欢迎访问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校园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31191平方米,专任教师193人... 院长邮箱 | 学籍查询
JiaoXue
教学研究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5-12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持续推进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辽宁商贸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3)》和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元素与加强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教学组织方面不断改进和优化相结合,形成思政课与其它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
二、工作目标
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课程建设中,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探索以课程思政为基点,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着力推进专业思政建设,进而形成有特色、可推广的专业群课程思政方案,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三、建设内容
(一)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核心作用。从课程特点和学情出发,及时创新思政课育人理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
(二)思政课教师与各专业结对共建。思政课教师要走进二级院、走进专业群、走进专业、走进课堂,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优势和特长,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将思政理念融入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程内容上中进一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
1.价值引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等方面。
2.国家政策。国家战略实施中的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驱动、创业就业政策等方面。
3.服务辽宁。辽宁省重大战略实施中的“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方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
4.红色资源。深度挖掘辽宁“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等方面。
(四)重点推进专业思政建设。根据专业特点,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明确重点,分类推进。
1.财经商贸大类 
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全面综合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以及创新意识,尤其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守约诚信的职业道德操守。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突出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塑造,带领学生探索企业家精神,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2.旅游、食品药品与粮食、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与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政策等相结合,培育学生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将爱国热情自然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理论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育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3.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大类 
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在教育中着力融入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工程伦理意识,注重寻找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触点,让工科味中饱含思政味。教师要根据国家发展理念与行业发展形势,让学生明确将来从事的工作要承担的责任;解读相关法律与政策,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分析具体工程事件案例,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程设计理念。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印刻绿色意识,致力于培养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并重的技术性人才。
4.人文艺术类 
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师要利用艺术学科在课程思政、文化育人方面的先天优势,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程思政专题,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真题真做,旗帜鲜明讲政治。
(五)着力推进专业群思政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大类发展规律、专业群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明确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量身定制专业群思政方案。
四、工作成效
“十四五”时期,学院要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为目标,坚持高点站位、高位谋划,多维度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打造一批育人成果显著的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形成一系列丰硕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建设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创新团队;表彰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突出的院(部)和优秀教师;启动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工作;形成有特色、可推广的专业课程思政方案;为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院校提供坚强支撑。努力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将课程思政作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切入点和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重点研究制定课程思政的政策措施。教务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二)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党委宣传统战部、教务处、思政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部门各负其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1.党委宣传部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媒
体,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典型案例进行报道宣传。
2.教务处承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平台建设,着力推进课程育人。思政部与其他教学部门结对共建,对其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专业群思政的相关成果给予专业指导。
3.各教学部门要配合党委宣传统战部、教务处、思政部等相关部门,逐步完善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专业群思政建设方案。
(三)强化工作考核 
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的评优奖励,督促整改。把相关部门、二级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年度考核评价,把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成果认定工作 
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对各教学部门所形成的课程思政相关成果由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提请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在思政部思政建设引领下,在专业与课程建设科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标准下进行科学评审。